您的瀏覽器版本已過時。我們建議您更新瀏覽器到最新版本。

在社交媒體上共用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abyandpapa/posts/263354430517320

 

喊聲 (呀嘩唔呀)

囡囡有個契媽,是典型的事業型女性,加埋入得廚房,出得廳堂,有些男士視她為競爭對手,有些則視她為真正賢內助。有一次契媽講:「我唔驚BB喊㗎!」在這世界上,大部分人都會「驚」BB喊,這種驚包括:驚BB唔舒服、驚嘈住隔離、覺得唔忍心、覺得好可憐、覺得心煩、覺得好亂、覺得忟憎.....總之想BB唔好喊。契媽可能有曬以上「驚」BB喊聲的免疫!

在囡囡出世前,有時都會問自己,如果第日BB喊咁點呢?應該點呢?自己有沒有上述的「驚」?其實契媽真的一語道破,真係「唔可以驚BB喊」。好多人聽到呢句說話,都會誤理解為「唔理BB喊」。重點係唔驚,而唔係唔去處理。

湊咗B一段時間,都大概知道BB點解喊。曾經有衝動想去買個BB喊聲翻譯機(幾千蚊HKD一部,唔知有冇人用過可以share下),但後來都冇買到。在這段期間,盡量去嘗試感受及理解在各情況,BB點解喊?現在有三種喊聲好明顯,第一種是呀呀...聲,第二種是嘩嘩聲,而第三種就是唔呀聲。

第一,當然係肚餓。囡囡肚餓係斷斷續續的「呀呀聲」。
最近同一個兒科物理治療師傾開,佢都好認同BB一叫肚餓,就即係「好好好好好肚餓」!頭幾聲係叫攞嘢食,如果大人recognize唔到或跟住先去沖奶,那BB就會好緊張,仲喊得大聲,眼有淚光,如果再無得食,就會由叫喊-->真正的哭泣,哭泣聲都真的幾可憐......跟着大人一般都一路沖奶,一路好緊張咁講:「得啦!嚟緊啦,唔好喊啦!」以為語言上同BB溝通緊,實際上傳送咗啲緊張的感覺比BB,BB就會仲喊大聲啲。無論細聲喊或大聲喊,囡囡肚仔餓就係「呀呀聲」。所以盡量較好時間,早少少沖定奶,在BB頭幾聲叫攞野食嘅時候就餵比BB食,BB食得開心,大人餵得放心。

第二,眼瞓。囡囡眼瞓係大力的「嘩嘩聲」。
有些人高估咗BB嘅Energy level,有些人卻低估咗BB嘅適應能力。BB人仔細細,metabolic rate(新陳代謝率)好快,隔兩日就會大個咗,有啲BB一個禮拜會重幾磅。但新陳代謝要用energy,喊要用energy,睜大眼仔望嘢、用力啜奶咀、用力吞、用力踢腳仔、伸懶腰、甚至笑,對BB嚟講都係消耗energy嘅事。所以帶BB出街,盡量避免long trip,去兩三個鐘頭,潮爸覺得係最Ok。如果BB去得街街耐或玩得耐,冇乜energy嘅時候又想玩,又唔瞓,就進入了一個又攰又瞓唔到嘅狀態,於是一返到屋企就會勁扭計,喊到拆天!現在就算在家或出街街,都大概計算BB的瞓覺時間。出完街街返屋企,見差不多時間瞓,一入屋就即刻抱入房,抹吓手仔腳仔即放落床,BB都會「嘩嘩聲」,但唔駛5分鐘就瞓着。

另外,其實BB的適應力好強,譬如之前New Born,孭住個BB籃,BB就去到邊瞓到邊;大個啲,在孭帶瞓着,去到邊都瞓得着。在家裡,無論手抱住、在大人張床、BB籃、Baby sitter balance,理論上BB都瞓得着,視乎習慣怎樣build-up...... 最重要就係在BB要瞓的時不要distract佢,同埋BB瞓覺及醒來最好是同一個地方,多啲安全感,那BB扭眼瞓而喊的情況就少好多。

第三,扭計/扭抱。囡囡扭計時係好用力嘅「唔呀聲」。
好多人最攪唔掂就係呢個!一講呢個情況,大部份人都會只著重現在式,但其實係要睇過去式。 In general,每個人都想人抱,每個人後天都會形成習慣,習慣突然間唔同咗,好唔慣。潮爸及太太不會常常抱BB,因為親戚朋友上嚟及出街街都抱好多。有時食飽,瞓飽就會好用力咁「唔唔呀呀聲」,谷到面仔都紅曬,就知扭抱。那就坐在床邊講吓嘢,傾吓計,比返啲attention BB。抱得太多習慣咗,突然冇得抱,聽有啲朋友呻BB由朝扭到晚,由晚喊到朝,大家都辛苦。

自己都是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揣摩BB嘅需要,嘗試做一部人肉BB喊聲翻譯機,在BB未識講話之前,這部機都會在不overloaded的情況下繼續運作。

寫完呢篇《喊聲 (呀嘩唔呀)》,上網再search,原來有個iPhone App 叫Cry Translator,啱啱download 咗,試緊......

Anyway, 大家不妨試下心水清啲,不要太focus,抽離一下,從旁觀察下,聽下聲,說不定有意外收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