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abyandpapa/posts/269557166563713
請姐姐 or not 請姐姐
這個問題可能是超後現代社會,特別在香港,一個極度深奧及矛盾的問題。能完美去解答的,一定能成為一份博士論文。
從計劃生小孩開始,潮爸跟太太都討論及研究這個問題好多次,"interview"咗不計其數的親戚及朋友,有的說一定要請,有的說一定不要請。
以前都是一些比較富裕的家庭才請得起姐姐,姐姐人工與家庭收入比例,可能大概1/8 or 1/10,香港經濟起飛,起飛,再起飛後,姐姐人工與家庭收入比例,可能係1/15 or 1/20甚至1/50。
請姐姐,當然有好處!姐姐基本做曬自己唔做嘅嘢,例如:洗衫、買餸、煮飯、清潔、照顧BB,接送小朋友返放學及返放課外活動(學琴、游水、打功夫、打鼓、畫畫、跳舞、體操、踢足球、劍擊、補習......諗得到幾多都有)照顧長者一般起居飲食、陪長者到公園晨運及覆診...... 超後現代人(我們)返一份工已經疲於奔命,加上返工壓...力大得爆煲(一半人工係for工作,一半人工係for受氣),如果再handle埋以上種種,真係攪唔掂!請姐姐,對很多人來說,其實是一種極速減壓的方法!
而家的姐姐是否沒有以前那麼勤奮,這個不知道?但好多朋友都話啲姐姐而家好似唔休做,踢一踢,郁一郁,有啲直程踢都唔郁,請個姐姐返嚟,一係溝通唔到,一係乜都唔識,一係就乜都唔做,請咗等於無請,仲要供給其起居飲食,照顧埋佢!每每逆你意,扮聽唔明廣東話and英文,壓力又大到頂點,比佢激餐懵後,送咗佢去遊埠,自己才落得一點清靜.....
「四吃」中,能「吃氣」真一點也不簡單!
唔請姐姐,另一個最折衷的方法就是BB的爺爺嫲嫲or 公公婆婆湊。自己放心啲:第一,自己個孫,點都錫;第二,他們有經驗,話曬湊大自己或幾個;第三,方便,每日湊返BB就順便食埋飯,一舉幾得。如果grandparents好鍾意湊,婚後就勁催生那種,都還算好,但必須想想長輩的精神及體力能否應付,大家都能collaborate 到就最好。若有一方面像吃虧似的,那必須三思三思。這情況其實通常都潛在一個問題,就是怎樣教育小朋友?做父母,必定想自己去教小朋友,有紀律,有禮貌,讀好書,生活有規律....... 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也絕不過時。但長輩的隔代看法通常都不一樣,自己個孫,十居其九都錫+縱(應該咁講,長輩叫「錫」,父母recognize為「縱」)。選擇比長輩湊,為免傷和氣,父母唯有更努力去在有限的時間⌚️,去把孩子的壞習慣修正。
做得潮爸,梗係冇請姐姐,亦冇比長輩湊,今日講住咁多先,明天繼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