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瀏覽器版本已過時。我們建議您更新瀏覽器到最新版本。

在社交媒體上共用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abyandpapa/posts/309077265945036

 

郵包

自從有咗Internet呢樣嘢,寄信呢樣嘢,有啲人聽見已經覺得有啲O嘴。有位在中大Office工作的朋友,她說每年的畢業禮,都會寄信(連回條)給準畢業生,信的內容是要求學生寄回條及回郵信封到中大,request要幾多張畢業禮tickets,待學校用回郵信封把tickets寄給學生。她說近年越來越多學生打電話到中大,詢問「甚麼叫回郵信封?」回郵信封呢樣嘢,唔知會唔會好快就絕跡?

少咗寄信,亦少咗收信,而潮爸早年已響應環保,全部都轉曬e-statements,所以好少收信,有都係化妝品公司寄比太太的宣傳信件,有潮爸的的信是非常罕有。

囡囡出世無幾耐,朋友們都好錫囡囡,送咗玩具、衫仔、奶粉、尿片等給囡囡。有時間上嚟探BB,潮爸either整糖水或薑醋請朋友食。無暇上來的,就寄禮物仔來,Attn: 潮爸或太太+囡囡的名字。朋友都好醒目寫埋潮爸or太太的名字,去到郵局show身份証對咗名就攞得。所以囡囡人仔細細就成日收包裹,另外今年都有些朋友生咗小朋友,潮爸又會寄禮物出去,所以今年都成為郵局的常客。有啲以前中小學年代,寄生日咭/禮物/聖誕禮物給同學,寄又開心,收又開心。那種期待的喜悅,隨著Internet及Facebook的發展,用一個message取代了。

每次收包裹,潮爸都會帶埋BB去,同BB講:「有禮物收!」BB就好開心,勁踢腳仔。那BB可能未知咩叫包裹,好開心因為有得去街街! Anyway,郵件(信or郵包)其實真係有種好特別的力量,將人的「感覺」實實在在地聯繫起來。現代科技不斷將生活模式向理想推進,有時或許太快,快得沒有空間讓我們細味當中的感覺......

附圖一:郵包from USA/HK
附圖二:郵包from China
附圖三:郵包from Malaysia

Thx Thx again for the gifts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