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abyandpapa/posts/336279223224840
洗樽
早前有朋友快要生,問潮爸關於買奶樽事宜,問及奶樽的牌子及其價錢,那潮爸當然是用開覺得好嘅先介紹比朋友(見《好用產品s》)。朋友打算餵全人奶,買定奶樽以備不時之需。另外亦講到奶泵及烚奶器的選擇。潮爸用緊個烚奶器是朋友用過的,可以放六個narrow neck 的奶樽,如果買wide neck奶樽的,最好make sure放得落,並可以一次過烚曬自己有嘅咁多個。
潮爸一路以來都係用開6個奶樽,3個Dr Brown(8oz each) +3個Medela(奶泵跟機的5oz)。另外一個Medela放雪櫃用來裝奶,要餵時坐熱就飲得,其他人奶就放在奶袋。每晚洗奶樽及奶泵早已成為routine work,最初都覺得洗奶樽好辛苦(洗極都唔完,另外又要洗碗)(見《男人的耐性》),後期就覺得有啲煩(已經習慣咗),到現在雖不能說專業,但都差不多到熟能生巧的地步,只知「多啲嚟,密啲手」。
前兩日請BB媽咪幫潮爸拍低洗樽過程,同大家分享一下。
首先潮爸會等太太晚上泵埋每日最後一次奶,gather曬所有奶樽及奶泵配件,拆件後放在sink盤旁準備,跟住用brush先洗Dr Brown奶樽。因為奶樽內通常都有些油份黏住,所以洗每一個奶樽都會落些少專洗baby bottle的洗潔精(見《好用產品s》),之後就洗Medela奶樽。唔知係奶樽問題定係人奶的關係,Medela嘅奶樽內黏住嘅油份特別多,好多時都要洗兩次,洗完仲要make sure裡面冇油漬。六個奶樽洗完,放好,跟住就洗配件。Dr Brown中間有條通氣管,用細嘅海綿brush及Dr Brown專用嘅超小型刷去洗。曾經有朋友話要洗埋條管比較麻煩,但為咗唔駛掃風,潮爸就取其「洗通氣管」。通氣管up side down放於各奶樽之間,make sure烚奶樽啲蒸氣入到條管度。洗埋奶嘴同埋奶泵+shield,就搞掂。緊記放的位置都要比啲steam入到去。還有,有時早上潮爸大概7-8 am,在太太泵奶前會餵一次,所以放奶樽在烚奶器時,重疊重之間,都會刻意就返啲位,等第二朝可以freely咁攞一set奶樽出嚟去沖奶,而掂唔到其他奶樽。
朋友給予的烚奶器perfectly fit 6個奶樽同埋成個拆件嘅奶泵。可能有好多人真係好怕洗嘢,覺得好煩 or 好浪費時間 or 冇耐性 or 冬天啲水好凍 or 用熱水洗樽傷皮膚。潮爸前兩日幫自己計時,睇下自己(用一貫速度)洗一set奶樽+奶泵要幾耐,計時結果係大概16分鐘,成績都不俗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