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瀏覽器版本已過時。我們建議您更新瀏覽器到最新版本。

在社交媒體上共用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abyandpapa/posts/620878818098211

 

強勢加盟

 

還記得寫過一篇《聽DadDad的話》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abyandpapa/posts/538330253019735,那個時候,潮爸已希望不會一人獨大,意思是囡囡不單只會唔聽潮爸話,媽媽的話也要聽,在其他長輩面前也要乖囡,亦避免其他人的話「插針也插不入」。但說時遲,那時快,Terrible 2 開始萌生後,小朋友要探索自我價值及建立自己思想,進入小朋友思維,某程度上是要進入care taker的生活習慣及思想空間,因為潮爸的習慣 = 囡囡先入為主的一套,品性要徹底理解,還要繞過思想上很多barriers,才能真正互通,所以從來溝通及教育小朋友,都不是容易的事!

 

有見及此,潮爸一向也嘗試抱著開放式的態度,與太太互相討論及分享,怎樣才能跟囡囡溝通。早期太太強勢加盟「教囡行列」時,一鼓作氣,但跟囡囡思想上及情緒上的衝擊,有點吃力不討好,大家都辛苦。再三評估:是氣力不夠?是技巧不夠?是愛心不夠?是因緣未成熟?是宿命?是時間不夠? 於是太太就在網上搜尋,買了講述怎樣跟小朋友溝通的書。但礙於太太時間有限,上班已很忙,回家又要陪囡,靜下來細心閱讀的時間不多。

 

好不容易看了數個chapters,又發現書本是論述跟大一點5歳以上的小朋友溝通的。有一點像用錯了時間的感覺。於是潮爸再跟太太搜尋,再搜尋,又買了兩本關於爸爸媽媽心理及看法的書。怎樣平衡心理,不要怕小朋友嬲,小朋友説「不」其實代表甚麼?

 

有時如果太太下班回家後,不是太累的話,吃過晚飯後,潮爸就會「閃」出去超市,買餸及日常用品,跟著媽媽就Facetime與囡囡在家玩的情況,或去上one time的興趣班,總之讓媽媽有更多跟囡囡獨處的時間。


有時很順利,乖到飛起!有時卻曳到癲,不得不用絕招「iPad」,讓囡囡冷靜下來。當然教囡、陪囡、湊囡,是一永無止境的process,但在媽媽加盟後,媽媽很surprise囡囡表達了一些三人行時不會有的反應,這是十分treasurable的。人是否「永遠都是這樣」?「我不嬲都係咁」?需要從新定義?或許從來每一個人對著不同的人和事,都有不同的表達及反應。故且勿論怎樣也好,湊囡的追追趕趕、跌跌碰碰、高高低低、喜怒哀樂...... 都令作為父母的體會更多,最終獲益更多。

大家也一起努力吧!